專家觀點 (Viewpoint)

中信攜手奇美區塊鏈信用狀交易開通,全台首例!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於(22)日宣布,攜手奇美實業,在全球最大的區塊鏈信用狀平台,完成台灣首筆真實交易試行,這也是全球第一個橫跨歐亞的區塊鏈信用狀交易,中信銀指出,透過區塊鏈技術,可以簡化作業及實體文件傳遞流程,將所需時間從原本的5天縮短至1天內完成,並大幅提升交易安全性。

據悉,上述交易由奇美出貨給波蘭的進口商,中信銀行擔任押匯行,荷商安智銀行(ING)擔任開狀行,並透過橫跨歐、亞兩洲的區塊鏈貿易融資方案「Voltron」進行,由「中信銀行、滙豐銀行、荷商安智銀行、渣打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國民西敏寺銀行、瑞典北歐斯安銀行、泰國盤谷銀行」這八家銀行共同建置,主要由企業級區塊鏈軟體業者 R3 旗下區塊鏈平台 Corda 提供技術支持。

什麼是信用狀交易呢?

大家一定都想知道什麼是信用狀交易,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國際貿易的現況,進而來看看區塊鏈到底幫助改變了些什麼?

信用狀又稱L/C (Letter of Credit) 是國際貿易上較常使用的付款方式之一,另外一個較為常用的方式叫做電匯付款(T/T) ,在國際貿易跟我們一般民生消費不太一樣,沒有所謂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通常會用到以上兩個支付方式,比較簡單可以理解的就是電匯付款(T/T) 。

在T/T上可以常見的付款方式有三種如下:

1.先電匯付款(T/T)後收貨   (對買家較沒保障)

2.貨到後電匯付款(T/T)     (對賣家較沒保障)

3.先電匯付款(T/T) 30%當作訂金,剩下70%當作尾款

一切就看當初合約怎麼談,但實際上對雙方的風險都不小。

 

接下來就是信用狀的方式了,這個方式對雙方都有保障,買家向銀行申請開立信用狀,由銀行居中做擔保運作,只要賣家出貨時依照信用狀的要求準備文件,出貨後就可以去銀行領錢。

以這一次的中信銀所完成的例子而言,整個流程如下圖:

大致可以拆解成8個步驟

  1. 進口商買家向銀行申請信用狀
  2. ING銀行給予中國信託信用狀
  3. 出口商賣家依照合約出貨
  4. 向船務公司取得信用狀內所需要的相關文件
  5. 將相關文件交付中國信託
  6. 中信審核如果都達到信用狀內的要求則可自動放款
  7. 中信向ING請求代墊款項
  8. 進口商買家取得貨物

 

因為信用狀並沒有固定的格式,所以在審核上的難度也相對提高,例如一間企業想請銀行開信用狀協助買賣雙方的付款承諾背書,開立的內容需涵蓋賣方要兌現的種種承諾。舉例而言,以台灣進出口來說如果以木頭作為貨物可能受買方要求須具有有煙燻成分,並經過煙燻證明,否則可能會有害蟲的情況發生,信用狀中須紀錄在國際貿易流程中各式各樣的條件,亦或是賣方可能須提供保險單,信用狀記載這些條件須與各方機構配合。

 

所以需要準備的文件相對來自不同的單位,最基本的就需要包含以下幾種文件

  1. 出貨文件
  2. 貨物保險文件(以防海運途中天災造成損失)
  3. Invoice & packing list
  4. Booking from
  5. 煙燻證明(如果用木材做包裝的話也需要)

 

在傳統國際貿易流程,為滿足貨運、融資多種需求,往往高度仰賴紙本文件傳遞及核實,每一筆交易都需要貿易參與方花費大量人力及時間確認信用狀內容、比對資料一致性,至少耗時5天,目前雖然有做數位化,但也就是個別單位自己去做數位化,無法統整到同一個平台,而中國信託這次的嘗試就是使用了區塊鏈特性,首先使用區塊鏈平台整合所有文件,使用信用狀統一規範,再來發揮區塊鏈信用狀平台發揮區塊鏈點對點傳輸即時、不易竄改、透明溯源的特色,將整個耗時降到1天即可完成,大幅提升國際貿易效率。

傳統國貿流程裡,資訊就像是一座孤島,個別為每個單位企業所擁有,查核人員需要個別去做確認,相當耗時費力,而且又必須注意到偽造的問題,目前使用區塊鏈技術將所有資訊串在一塊,在檢核上大大減少了人力工時,同時區塊鏈又具有不易竄改的特性,這讓文件的驗證上也是又更加的安全快速。

圖:中信銀(經濟日報)

歡迎加入我的FB社團,追蹤最新資訊,一起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osh.thinka/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